中文名
豹貓
別名
銅錢貓、石虎
價格
3000-20000元
原產地
--
毛長
2
體型
大型
身高
41-52cm
體重
1.5-8kg
壽命
6-13年
豹貓(學名:Prionailurus bengalensis)別名銅錢貓、石虎等,亞洲的貓科動物,豹貓的體型略大于家貓,但各亞種的差別比較大,例如印度尼西亞的亞種平均體長45厘米,尾長20厘米,而西伯利亞的亞種體長則達到60厘米,尾長40厘米。豹貓的毛皮也有很多種顏色:南方的豹貓為黃色,北方的則是銀灰色。胸部及腹部是白色。豹貓的斑點一般為黑色。豹貓是夜行動物,通常以嚙齒類、鳥類、魚類、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。除了交配季節外,它們一般為獨處。
豹貓是亞洲地區分布最廣泛的小型貓科動物,廣泛分布于東亞、東南亞、南亞各地。包括:俄羅斯(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)、朝鮮北部、巴基斯坦、尼泊爾、不丹、印度、孟加拉國、緬甸、泰國、老撾、越南、柬埔寨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。
豹貓在國內分布紀錄有5個亞種,除新疆和內蒙古的干旱荒漠、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區外,幾乎所有的省區都有分布,資源數量大,是我國傳統的外貿出口裘皮之一。60~70年代,我國豹貓毛皮年收購量約20~25萬張,估計全國的豹貓資源量不少于100萬只;70年代以后,豹貓在多數省區數量下降,有些省區(如北方和華東地區)豹貓幾乎成為瀕危物種;80年以后,年收購量約為60年代的1/3~1/2。陸厚基等曾統計過我國南方六省區(云南、貴州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)1955~1981年的收購數,60年代中期1964、1965年六省區的年收購量分別為22.2萬和17.2萬張;1978、1979年分別為12.6萬,14.1萬張(Lu and Sheng, 1986)。在80年代中期,我國的豹貓皮張年收購數仍保持在15~20萬張左右。據Yu(1991,in Litt.)的資料,我國1989~1990年的豹貓皮庫存量有80余萬張。根據我們最近的調查,1991~1992年我國豹貓皮的收購數約在10萬張左右,其資源約為60年代的一半。在我國,西南地區(包括云南、貴州、廣西和四川)是我國豹貓資源最豐富的地區,其收購量約占全國收購量的50%~60%。從1985年以來,沒有有關豹貓的種群現狀的科學報道(Yu, 1995)。